English

《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编撰进入尾声

1999-01-11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本报讯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获悉: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合作编写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最后审订工作已进入尾声。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继承了华夏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汉语汉字。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隔离,不仅造成了两岸文字繁简的分歧,许多文字在语音方面也在各自的规范过程中由于所取不同而出现了分歧。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在语汇系统中又都出现了若干新的词语,或在原有的词语中衍生了特有的义项,这些变化给双方交流和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障碍。

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两岸学者认为,语言文字的沟通,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基础性工作。经过协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于1995年12月达成编写《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协议,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北京、台北两个编辑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杨庆华校长、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何景贤所长担任。

在编撰词典的过程中,两岸学者多次互访,相互审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这部辞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两岸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表现在:1、各自特有的词汇。如“层峰”(指某一系统或某方面最高负责人)是台湾的常用词,而内地没有;“彩电”(彩色电视机)是内地的常用词,而台湾没有。2、同义不同词。如内地用“残疾”,台湾讲“残障”。3、同词不同义,如“男生”、“女生”,内地指男女学生,台湾则泛指男女青年。4、有些词衍生了特有义项。如“百家争鸣”一词,是指春秋战国时代一种学术景象,这个原有义项是双方共同的,但在内地,已衍生出“指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这一义项。所有不同之处,均在注释中予以明确标识。以往两岸也出版过几部类似辞典,由于都是各自注释,对对方特有的词语往往解释不准确,这次双方合作,避免了这种局限。二是力求准确严谨。对于两岸通用的部分,编撰人员在借鉴、继承现有辞书成果的同时,也对以往辞书中不够严谨之处,做了分析研究并予以纠正。三是时代性。去年11月,台湾高山族一个原名为曹的分支改名为邹,消息发布后,立刻被收入已进入定稿尾声阶段的辞书之中。

全书共收单字7500个,词语近45000条,共计250万字。全部工作将于近期结束。北京将出版《两岸现代汉语词典》简体字本,台湾将出版繁体字本。版权归合作双方各自所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